人物简介
周平老师,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生产自动化改造及设备研制领域拥有十余年经验的资深教师,完成5项横向、纵向课题,发表20余篇论文,获得4项专利。周平老师负责的“134A防爆片自动焊接工作站研制”项目更是在企业中投入生产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教育领域,周平老师成就斐然。他指导选手在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九届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出版2本教材,参与工业机器人实验室的建设,工业机器人课程的建设及实习项目的开发,担任工业机器人课程及实践教学工作。
科研有路:转型探索与坚持前行
周平对科研的热爱和不懈的探索精神,造就了他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周平1997年从国企工程师岗位转向大学教学岗位、2012年又从车辆工程领域逐渐转向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研究,目前在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中承担重要工作。周平在职业转型中,始终坚持在工程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每一次转型都充满了挑战,他通过自学、向专家和工程师请教、亲自动手,不断探索新领域。面对这些挑战,周平老师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心怀信念,即使职业改变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即使身在教学岗位却依然保持着一名工程师的工作作风。
周平从2012年开始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研究,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当时机器人应用正处于发展初期,自动化生产线教学设备更是缺少,周平在学校机器人实验室里,根据实践教学需求,自己埋头研制自动化生产线教学设备,并运用到教学中。2015年以后,周平加入到智能制造与信息管理科研团队,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明确的研究方向,参与研制2017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参展项目“柔性装配生产线”等,2021年开始,完成“134A防爆片自动焊接工作站研制”等横向课题,走出了一条从学校实验室到参加展会,最后到服务社会,和研究团队一起共同拼搏的成长之路。
教学有道:科研助力教学,授课形式灵活
周平认为:“科研对于教学而言,有着重要的助力作用。” 他将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为他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将工业机器人搬运、焊接、视觉识别等实际应用场景运用到实践教学中,以项目的形式编写了适合学校实验室设备的实习教材。心怀“踏实做事”的工匠精神,将二工大人“厚生、厚德、厚技”的育人理念走深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周老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对学生进行工程师职业精神的培养。他倡导“工程项目只有0分与90分的区别,没有60分与70分之说”,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作风。
育人有情:热情投入,乐见“青胜蓝”
周平认为学生都很可爱,只要投入热情和情感,都是可塑之材。他坚持不懈地“把自己会的这点事情做好”,同时把自己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掌握核心专业技能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他全身心投入,用他丰富的实践经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到学生超水平完成学业任务是周平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他所教授的知识,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探索取得更出色的成果。比如,在机器人实习中,布置给学生项目任务,讲解了基本知识点并做适当引导后,由学生自由发挥,部分学生能够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发现出各种新的方法和路径,这种“百花齐放”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育经历,使得他更加体会到保持和爱护学生自由思维的天性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